Life in Saigon 生活觀察大小事

【日常生活觀察】冰茶(Trà Đá)二三事

By 14 7 月, 2019 29 8 月, 2019 No Comments

許多住在南越的人應該有同感。冰茶(trà đá)應該是我們最快適應、並認同的越南文化之一。炎熱的天氣,無論在有、無冷氣的地方用餐,只消一進門,80%的餐廳都會遞上trà đá,或裝滿冰塊的玻璃杯,搭配一只白瓷壺,讓冰涼的茶水快速洗去外頭的悶熱。拿我所熟悉的台灣來說,很多人愛喝茶:手搖飲料、高山茶……,但餐廳贈送、解渴的飲料,多是水,不是茶。即使是擁有茶道文化的日本,多數的餐廳是送上冰水。此時就顯得越南的冰茶文化有些特別了。

茶與越南

除了印度阿薩姆(Assam)、中國雲南,據說越南的安沛省天泉(Suối Giàng, tỉnh Yên Bái)也是茶的發源地(註1)。不過,越南茶量產,從法國殖民時期才真正開始。近年也成為茶葉出口大國,種植面積達65,000公頃,能夠賺取約2億美元的外匯。

身為茶的發源地,又靠著茶賺取外匯,越南人的生活中當然少不了茶。如同本文章作者Khoi Pham所言,越南長輩多有自己泡茶的一套方式,以他的爸爸(來自北越)為例:

…身無一位自己號稱的綠茶行家 ,他喜歡他泡出來的茶是既濃且苦的。「如果茶是先泡濃再被稀釋,而且沒有苦味,那不是好茶。」他常這樣說,帶著一絲絲不屑,形容著他所闡述的「稀釋」。

聽起來就是又濃又苦的「老人茶」無誤!以作者父親的標準而言,trà đá就是不好的茶了──加那麼多冰塊,苦味盡失。要說是被沖淡的「茶」,還是帶點茶味的「水」?端看每個人的標準了。

同一件事情總有世代差異。不過,trà đá到底是如何從熱呼呼的老人茶轉換而來的呢?

Trà Đá的誕生

trà đá的起源已不可考,但可以肯定的是,與冰箱傳入越南脫不了關係。一剛開始,越南人都是拿冰箱來製冰,而非保存食物。雖然有點誤用了冰箱的功能,但因此有許多賣飲料的小攤販,向有冰箱的人家購買冰塊,加在飲料內。

讀了《喝茶那件小事》,還有我自己的經驗,越南的待客文化,結合了茶。到越南朋友家中作客,縱使語言沒有辦法完全互通,長輩們仍會替你倒一杯茶,開始與你話家常。

同理,來吃飯、喝飲料的,是「客」,待客之道要用「茶」;珍貴不多見的「冰塊」,既能消暑,又很有誠意。還有,冰涼的茶跟眾多越南美食,都是絕配!舉凡烤肉飯/ 河粉/ 金邊米粉……trà đá,應該就是由此而生的吧。

路邊的愛心茶水

也因為這篇文章提到,我才注意到西貢的某些角落,會提供「愛心茶水」。通常是一個在台灣園遊會/ 便當店會看到的銀色大茶桶,外面掛個牌子、或直接寫字:「trà đá miễn phí」(免費冰茶)。扭開小小水龍頭,便可取用。同樣不曉得何時開始這 樣的風氣,在炎熱的西貢,一杯trà đá,讓不少白天在外奔波的Xe ôm(摩托車司機)、送貨員得以解渴。洗掉暑熱,卻有一股暖流注入心裡。

大概只有剛開始來越南的時候,才會注意到桌上解渴的,不是水而是trà đá。其後,拿到杯子,都是自然而然地啜飲。偶爾會因為茶味不同而稍微留心:像是到大叻(Đà Lạt)時,小吃店清一色都是朝鮮薊茶(trà Atiso)。也有店家會將薑茶和綠茶混合,調成口味適中的茶……等。但大多數時間,trà đá都是個無聲的小配角,容易被食客們忽略。下次大啖越南美食時,別忘了感受一下店家的心意──來杯trà đá吧!

翻遍了相簿,trà đá從來沒以獨照的形式出現。此為正在吃cháo lòng nóng hổi(豬雜粥),trà đá隱身在其中。

註1:資料來源自《喝茶那件小事》

翻譯及改寫自──An Ode to Vietnam’s Cooling, Affordable and Ubiquitous Trà Đá

強者可挑戰──愛心茶水相關報導(越文)

Leave a Reply